曹德旺等25名科學家企業家聯署呼吁:讓更多人才去一線解決真問題
曹德旺等25名科學家企業家聯署呼吁:重視改變工程人才培養中的“工科理科化”現象,讓更多的工科教師、學生去工程一線解決真問題。 相關報道稱,雖然我國工程教育規模如今已穩居世界第一,普通高校工科專業招生數、在校生數、畢業生數都遠遠多于世界其他國家,但與此同時,日益突出的“工科理科化”現象也引起科技界和產業界有識之士的高度警覺。 3月10日出版的中國科學報頭版,刊登了一篇曹德旺等25名科學家、企業家聯署的文章。 這25名科學家、企業家分別是:歷軍、王軍成、王國棟、王焰新、王耀南、印遇龍、劉經南、楊敏德、楊善林、陳景河、陳夏裕、吳義強、李華軍、李德仁、嚴建文、何清華、武強、羅琦、胡正寰、侯保榮、郜春海、徐衛林、曹德旺、潘君驊、魏臻(按姓氏筆畫排名)。曹德旺等25名科學家企業家聯署呼吁:讓更多人才去一線解決真問題! 文章稱,長期以來“重論文輕實踐”的評價機制、人才培養模式,已經嚴重影響了我國從工程大國邁向工程強國的步伐。為此,25名科學家、企業家聯合署名,呼吁重視改變工程人才培養中的“工科理科化”現象,讓更多的工科教師、學生去工程一線解決真問題。 所謂“工科理科化”,是指工科的評價體系及運行方式向理科靠攏,甚至完全向理科看齊。其典型特征,是用理論科學的方法解決工程問題,重視論文發表,忽視實踐創新。 “工科理科化”傾向正在對有關高質量發展的方方面面造成嚴重影響:在高教領域,教師寧愿或不得已在黑板上教修機器、教蓋房子,也不愿或無法下車間、下工地去解決工程中的真問題;學生解決了生產線上的關鍵工藝問題,卻經常因為沒有發表頂刊論文,而不得不面對畢業評優時的窘境;在產業領域,大量關鍵共性技術難題得不到及時有效的解決,面對一些要害環節的“卡脖子”現象,企業往往無計可施。